更新时间:2025-11-04
点击次数:
今天本来想写开锁活动的结果一上来就卡壳了。对着空白文档发呆了半小时,愣是不知道从哪儿下笔。心想这不行,得先理理思路。
我翻出上周开锁活动的记录本,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。有现场照片、用户反馈、还有我自己瞎划拉的问题点。但这些东西太散了,直接往文章里堆肯定变成流水账。
干脆把本子上的内容全倒在桌上,拿不同颜色的便签纸分类贴。绿色的贴成功的地方,黄色的贴待改进的,红色的贴搞砸了的。这么一折腾,发现红色便签居然比绿色的还多。
看着满桌子的便签纸,我决定先抓重点。把红色便签里反复出现的问题挑出来,发现主要集中在三块:活动流程太乱、工具准备不足、和参与者互动太少。
盯着这三个问题,突然就有方向了。反思不是记流水账,得抓住真正影响活动的关键环节。
先试着把流程混乱那段写出来,结果写得像检讨书。删掉重写,改成记录当时的具体动作:我九点就到场布置,但投影设备调试花了四十分钟,导致正式开场延迟。这么写就真实多了。
写到工具准备时,本来想含糊带过,后来还是老老实实写:清点器材时发现少了两套锁,赶紧让同事从仓库送过来,路上堵车又耽误一阵。虽然有点丢脸,但这才是实际情况。
检查整篇文章,把那些“可能”“大概”之类的词全删掉,直接写实际发生的动作和结果。这么一来,反思反而变得清晰了。
写完最大的感受是:别贪多,抓住两三个真正有影响的点写透,比罗列十来个不痛不痒的问题有用得多。下次搞活动前,我得先把这三个关键环节检查表贴在工具箱上。